铭牌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铭牌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漳州市幸福工程救助计生贫困母亲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07-20 16:45:39 阅读: 来源:铭牌厂家

1998年,漳州市开始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计生贫困母亲活动。

10年光景,这里已有9352户的计生贫困母亲受助得益,更可喜的是她们已有85%以上摆脱了贫困;10年时间,有更多计生贫困母亲感激于政府的这一惠民工程而奋起,重塑自己的命运,走上了致富之路。

扶一把她们就能站起来

闽南的早春,山青水碧,花红树绿,一派盈盈生机。

2005年春节刚过,长泰县田头村的陈阿秀决心改变贫穷的命运,开始了养殖业的突破。夫妻俩在自家田里挖了一口鱼塘、借了一些钱在岸上盖了三间猪舍。可是力气出了,钱也用光,猪苗、鱼苗和饲料再也无力购买,建好两个多月的猪舍鱼塘无法投产。关键时刻,村计生协出手,县、镇项目办联手,及时为她送来了3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让她买来2000尾鱼苗和16头猪仔饲养,还为她担保赊购饲料,这才顺利开张,当年就获得1.3万元纯收入。第二年,她扩建了四间猪舍,购进4头良种母猪,还配套建设了沼气池,县、镇再次送去3000元救助款助她租地种香蕉,充分利用猪场的肥水,帮其实现了立体养殖,大大提高了效益。去年底,她家年纯收入达4万多元,摆脱了贫困。

像陈阿秀这样的受助母亲,在农村比比皆是。2005年,幸福工程救助活动开始向城市延伸,不少下岗计生贫困母亲也因此受益。

芗城区西桥街道贫困母亲郑秋景夫妻因工厂不景气,几年前先后下岗,仅靠加工纸盒维生,一家陷入困境。尽管纸盒加工业务不错,但她很想有更大的发展,然而哪有资金投入?那时,刚好区幸福工程救助活动正在展开,区、街道项目办当即将她列入救助对象,先后两次为其申请了10000元救助款。受助后,她扩大加工规模,购置制作工具,发展了10多位计生困难户作为家庭加工点,纸盒产量增加到150万盒,产品销往泉州、莆田等地,年销售额增至6万元,利润2万多元。从此她告别了窘境,步入安定幸福之列。

有目标她们就可扬鞭催马

“选准项目,成功有望。”受助对象一旦找准发展目标,发挥了优势和潜力,很快就能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05年,南靖县南坑镇南高村涂玉青在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之时,发现这山里的米质优良又没人加工,自己在娘家也学会这门手艺,经营米粉必有钱赚。然而这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对于这个穷困家庭来说那是难上加难。村计生协会了解情况后,认为她的思路对项目好,为她申请到一笔项目资金。涂玉青很快用这笔救助款和自己筹借的部分资金,购买了一台米粉加工机,开始投入生产。但是,由于资金有限,米粉只能小批量生产,一年辛苦下来除了还清借款外,只有些许盈余。为支持涂玉青继续发展,县、镇项目办再次资助5000元。这下,涂玉青鼓足了劲大干起来。她建了一间厂房,加足马力生产,又利用做米粉产生的米浆饲养10头母猪。这一年,她的纯收入就达9万多元。仅两年时间,这个一穷二白的家庭成了村里富有的人家。

漳浦县佛昙镇白石村的杨月琴,原先连买肥料给芦笋下肥的钱都靠幸福工程的救助。后来,夫妻俩经过一番考察,找到了发展目标——依托本村群众种植的几千亩蔬菜基地这一资源,办起了蔬菜经营部。经营部一成立,立刻得到广大菜农的欢迎,业务量日渐增加,但由于资金不足周转困难,蔬菜购销、加工都受到局限。由于村、镇计生协会早已看好这个项目,此时正可助她一臂之力,当即为其申请了6000元项目款,帮她购买了一台关键的蔬菜加工设备。现在,她每天可加工发运蔬菜约15吨,年批发量2500吨左右,年利润从起初二三万元发展到近十万元。如今,她家已建起一座24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各类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大厅里还有一架两个女儿学习用的钢琴……

新举措她们明天会更美好

认真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这是近几年漳州市有效探索救助贫困母亲运作模式、不断扩大救助成果的主要体会。

2004年,东山县杏陈镇径口村为救助5户“四无”贫困母亲,在学习外地经验基础上,为她们找到一个“婆家”——径口村城市苗木绿化基地作为协作救助单位,将每户5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连同0.5亩耕地一起投入基地运作,本人进基地劳动、参与管理,月工资500元以上,救助款由老板按期偿还,本人不承担还款风险。进入基地后,她们积极参加苗木基地建设,负责种植、管理20亩苗木,每年人收入上万元,加上全家的收入可达2万多元,一年脱贫。

径口村的实践,给各地以新的启示,大大激发了大家探索创新救助运作模式的热情。2007年3月,南靖县船场镇赖水土因筹建杏鲍菇种植场资金不足,县、镇幸福工程项目办当即决定与之合作,整合项目资金5万元集中投资菌场,场里则捆绑救助13名计生贫困母亲,救助款菌场归还。就业的贫困母亲可享受同等用工待遇外,还有工作就近、时间自主安排等多种方便,年终还有一定分红。二女户赖竹芬进场前既要照顾70多岁的婆婆和两个女儿上学,家庭仅靠丈夫打零工维持。入场后,不仅可以就近照顾家人,工资稳定,手头也逐渐宽裕,日前正准备修新房。独男户赖雪凤高兴地说:“我本来想外出打工,可咱没啥技术也很难找到工作,如今进了菌场,不仅每月领的工资不少于外出打工赚的钱,还可以兼顾家务、农活,实在太好了!”

2007年初,当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苏惠英拿到5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后,还担心自家发展的是靠天吃饭的种植业,万一发生意外,这救助款就会变成债务,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为解后顾之忧,市、镇项目办与“安利达工贸有限公司”商讨合作,把她和19位计生贫困母亲作为“公司+计生贫困母亲”救助对象,将其各自5000元(共10万元)救助款整合入股,到时由公司统一归还,贫困母亲进企业务工,成了公司的小股东。对其丈夫及家人种植的蘑菇全列为公司定点生产户,由公司包技术指导、包产品收购。这样,这些贫困母亲解除了顾虑,工作、收入稳定,一年都在万元以上,加上蘑菇出售,全家全年纯收入都在1至2万元。苏惠英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幸福工程的帮助,我哪有今天安定幸福的日子!”

庄进忠 陈汉光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大数据技术平台

go语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