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牌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铭牌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山东省小麦精播再兴起

发布时间:2021-06-17 11:18:28 阅读: 来源:铭牌厂家
山东省小麦精播再兴起

山东省小麦精播再兴起

余松烈院士首创的小麦精播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韧,至九十年代达到推广顶峰。这项技术年增产小麦几十亿公斤,并创出731公斤的单产,为当时国内最高水平。

董庆裕副教授在余松烈院士指导下发明的小麦宽幅精播机,自2006年开始推广,目前推广到省内各粮食生产重点县,并在江苏、河南、安徽、甘肃等省、区得到大面积应用,并于2009年创出北方冬小麦的最高单产:789.9公斤!

实践证明,精播栽培增产效果显着。据调查,年度,滕州市宽幅精播栽培平均亩产633.3公斤,比传统播种增产7.9%;临邑县宽幅精播栽培平均亩产631.1公斤,比传统播种增产13.8%。年度,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重点在8个小麦宽幅精播项目县安排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宽幅精播栽培和传统播种栽培相比,平均亩产增加49.6公斤,增产幅度为8.5%。

董庆裕说,这项技术突破了小麦产量十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1974年,时为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的余松烈到滕州(当时称滕县)下乡,那年18岁的当地科技队长董庆裕成为他的助手之一。在那里,余松烈完善了自己创立的小麦高产栽培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开始被称为“稀播”:每亩1.5斤麦种,一粒一粒种到地里,取得了亩产638公斤的高产,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大水、大肥、大播量的传统习惯,创立了新的增产技术和理论。

董庆裕参加了这些试验。在余松烈回到山东农业大学后,他也到了学校,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他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发现小麦精播技术的推广出现反弹,一些农民不愿意采用精播技术,原因一是品种变了,当时的主推品种都是半冬性的,用种量大;二是实行承包制,农民的认识水平不同;三是秸秆还田比较普遍,过去的精播机作业时拥草拥土,播种质量不稳定。

余松烈认为,小麦精播技术的核心,应该是均匀点播。当时的精播机是一条线播种,开沟器小、耧脚铧窄,其实达不到这一目标。2006年3月,董庆裕和一家企业接触时,提出了生产一种新型小麦播种机的设想,经过多年试验、四代完善,定型后,可一次完成筑埂、施肥、播种、镇压等全部工序。其中小麦8行,施肥4行,行距、畦宽可自行调整。

这种新型机械的定名曾经有过周折,董庆裕说:尽管还有许从基于资源的管理向基于能力的管理转变多理论研究没进行,但我觉得这是在精播理论下进行的创新,沿续发展了小麦精播技术,所以定名为宽幅精播。

宽幅精播机的精髓,是把原来“一条线”播种革新为“一腿双行”,耧铧放宽,籽粒分开,播幅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为8—10厘米,董庆裕说,低于8厘米达不到效果,宽于10厘米翻土大,播种不匀。排种器过去多为圆盘式、颗粒式,革新为单孔单粒窝眼式,麦种逐粒均匀排列在一个有窝眼的圆轴上,解决了分布不匀的问题;宽幅播种机带镇压轮,解决了土壤通同时斟酌到其加工性风失墒的问题,保证出苗率。

第一次试验,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颜南村,亩播量为13斤,出苗后没有“疙瘩苗”(麦种播种时挤在一起成苗),也没有缺苗断垄的。当年试产了20台,给河南、江苏、河北等省10台,不同区域、不同播量麦苗整齐度都很好。

小麦精播技术,发源于滕州市;宽幅精播技术,成功于临邑县。2007年小麦播种时,当地下雨,播期最晚,10月24日—25日才播,春节后省农业部门负责人去看,苗情整齐;那年别的试验点产量突破700公斤,临邑试验田实打690多公斤,增产200公斤。2009年播种时又下雨,10台机器,“歇人不歇马”,多是连夜作业,有的农民非宽幅精播机不用。

宽幅精播机的研发与初期推广,因为没有项目支持,所以没有政府投为时装备正常运行请不要随意将U盘或不明软件安装到本装备电脑上入。余松烈作为院士,没有具体项目。从2007年起,他每年从省政府拨给的院士活动费中拿出3万元,其中两年买机械送给农民用,其他年份作为试验费,并向有关部门写信推荐,建议推广。他认为,如果能按照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的方式经营栽培,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可使大面积小麦亩产达到500至600公斤,并且具备亩产700公斤的潜力。

宽幅精播4年推广到全省!2007年,山东农业大学在全省安排了7个试验示范点,被认为是“小麦高产栽培中的一项好的栽培方式”,并于当年获得国家专利(董庆裕为第一发明人)。2008年列入政府推广,通过政府采购招标,购置66台宽幅播种机分发33个项目县;2010年该技术被确定为全省主推技术,并获得省财政支持重大农技推广项目。自2009年至2013年,该项技术已经连续4个年度获得省财政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共有63个县(市、区)承担了该项目推广工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490万元,宽幅播种机列入了购机补贴目录。据统计,2012年全省5438.8万亩小麦中,宽幅播种面积达886.9万亩,占16.3%。2012年秋种后统计,全省小麦宽幅播种面积达到了1119.1万亩,占总面积的20.4%。江北最早的吨粮县桓台县,实现宽幅精播的全覆盖。

在省外,宽幅精播也得到广泛认可,2011年,该技术被列为全国小麦生产主推技术。河北、江苏、安徽量最大,安徽省涡阳县一次购机400台,河南种子公司跟种带机(免费提供宽幅精播机)。采访时,董庆裕刚从甘肃省举办的宽幅精播技术培训会上回来,他说:“宽幅精播技术在冬麦区推开了。”

在河北等地,宽幅精播机已经出现两个仿制厂家。有人建议董庆裕制止这些侵权行为,他笑笑说:只要大家认可、应用,现在还顾不上那些事。对合作厂家的产品质量,他抓得很紧。至于个人利益,他说:“大家认可、没白干就行了。”

粮食生产与供应,一直都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领域。但是,粮食技术推广却面临着新问题。在先前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粮食生产的基础已经出现变化:直接生产者中,尽管出现相当多的规模化农场,更多的还是一家一户经营,“386199”部队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因为比较效益的问题,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热情并不高。许多专家反映,下乡讲课时,组织人员都很困难;分散经营的农户,对技术的认识参差不齐,这也影响机械化的推广。

董庆裕出身农民,也谙熟农民心理。直到现在,他出外推广技术的时间能占一半。对农业生产状况的变化,他也很清楚。

早年的农技推广,都是驻村进行的,“小田指挥大田”。他是庄稼把式,去鄄城驻点时,当地种麦不打畦,他现场演示:一步三摇、三步九板,田畦是钢轨式的,上截面12厘米宽、下截面20厘米宽,进了村,他不用找干部,自己敲钟召集农民讲课。

当年听他讲课的农民,现在都八九十岁了。分田后,做科学实验也得给农民点儿“说法”,农民不愿意,就算增产也不行。现在乡镇基本没农技站了,有也是夫妻站;没有骑自行车住村的了,农村没有专业人员、没有大学生。推广没有费用保证,过去住村指导种麦,都是自己做饭,圆白菜、土豆子再买点儿馍就能对付一个月,现在住招待所,头天去第二天返回,住一晚上就得回来,喝碗羊汤也得10元钱。

形势变了。要保证粮食稳产高产,董庆裕说,就要农机农艺结合,重点技术用上,一般技术简化。

播种机

五指山试验机
常德试验机
安丘试验机